巴西vs瑞士球评:游走,在内马尔的正负极之间

阿根廷人挨了闷棍,德国人倒了热灶,随后看客们纷纷把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关切眼神投向了跳着桑巴唱着歌的巴西人。

从1978年起,巴西队无论以怎样的姿态出征,无论以怎样的结局落幕,小组赛首轮对他们而言都是轻松随意的新手模式。不过,在与里约热内卢相距超过11720公里的罗斯托夫,巴西人的游戏设置似乎有些不同。

相关战报:世界杯-库蒂尼奥招牌远射祖贝尔头槌 巴西1-1瑞士

虽然,他们也曾一度像是稳操胜券的那一方。蒂特往瑞士人头上抡去的三记重斧,让前20分钟的桑巴军团看上去像是本届杯赛场面最为流畅、进攻最为华丽的争冠热门。

先是威廉用狂飙突进从右路闯出了一条生命线——长按加速键的威廉不仅是巴西队中功率最高的变速器,还能对在本月初的热身赛中连续送出助攻的里卡多-罗德里格斯形成有效的反压制。

后是保利尼奥用后排插上在中路开通了一条贵宾通道——世预赛阶段,火力全开的暴力鸟先后5次收获进球,他的疯狂前插早就是蒂特的掌中宝了。

当威廉和保利尼奥在不远处高举火把时,马塞洛、内马尔和库蒂尼奥推着火箭筒碾压过了左侧的进攻通道。全场比赛,巴西队从左路发动了超过51%的进攻尝试,被赋予了超高进攻权重的马塞洛在本方进攻三区内完成的传球次数,甚至高于任何队友。他与内马尔和库蒂尼奥频繁的小组配合,就像是在瑞士人的阵营前落下了密集的战鼓鼓点。

然后,我们等到了曾经重播过无数遍,但却难以让人心生倦意的固定演出。事实再次证明,在左侧禁区的前沿放空库鸟,是一件比在早八点的北京地铁站放生孟加拉虎还要危险的事情。

一球领先之后,巴西人没有穷追猛打,蒂特的弟子们有意地后撤防线。本来充当配角的瑞士人,悄摸摸地加重了自己的戏份。

谈到瑞士足球,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这个国家以钟表、军刀、中立属性和羡煞旁人的福利体系闻名于世,足球肯定不是他们的头号标签。在最近10年,虽然从未像瑞典、乌克兰、威尔士和克罗地亚之类的欧洲二线球队那样产出过超级球星,但瑞士队一直在国际大赛上维持着稳定的出勤率。看过昨夜的瑞士队,或许我们不难参透其中的奥妙。

瑞士人找不到一夫当关的锋霸,也找不到天马行空的十号位,所以勤勉而精细的团队作战是他们的头号选择。于是,塞弗洛维奇回撤做球,扎卡殿后保护,贝赫拉米和哲马伊利上下翻飞,外加猛扑第二落点和丢球后就地压迫的组合拳。

主帅佩特科维奇的是拖缓节奏和压缩空间,他一只手掐死了巴西人策动反击的火苗,一只手在易边再战前刷出了小幅领先于对手的控球率和传球次数。当然,悠哉的巴西人有理由对微弱的数据劣势嗤之以鼻,毕竟运动战中的瑞士人似乎用严谨的纪律浇灭了迸发的灵感。但到了电光火石的角球区,故事的情节就来了个令他们猝不及防的大漂移——

纵然有7位防守球员驻扎在小禁区内,但巴西队还是目送着祖贝尔在比凌晨四点的苏黎世街道还要空旷的致命地带,完成了一记再轻松不过的头球破门。纠结祖贝尔的推人是否犯规,实在没有太大意义,毕竟这只不过是巴西人为自己形同虚设的区域防守找的遮羞布罢了。

现在,巴西队应该怎么办?

用费尔南迪尼奥撤下卡塞米罗,是为了扩大中场的覆盖面积;用奥古斯托撤下保利尼奥,是为了增强中路的组织串联;用菲尔米诺撤下热苏斯,是为了优化前场的传切渗透……只可惜,往场上接连输送新鲜血液的蒂特,还是没能召唤出100%的内马尔。

内马尔那看得人心惊胆战的被侵犯次数,在赛后成为了外界热议的焦点。的确,相比于冰岛人那曾让梅西走投无路的链式防守,瑞士人强悍凶狠的伐木属性更让内马尔苦不堪言。不过,比赛末段从左路拉到中路的内马尔连续用远射、头球和大范围调度捶打着能量接近枯竭的瑞士防线,菲尔米诺差之毫厘的近距离头球也源自于他的精准输送。

有趣的是,对于内马尔本场的表现,呈现出了鲜明的两极分化。著名数据网站Whoscored和权威媒体天空体育都给内马尔送上了全队最高分。但是在BBC网友的赛后打分中,内马尔的评分竟然在队内位列倒数第二。

或许,正是内马尔的两张面孔,给了吃瓜群众们“这货究竟是毒瘤还是救星”的灵魂拷问。

从一开场与哲马伊利毫无必要的单挑算起,内马尔的确在大部分时间中都挣扎于瑞士人精心布置的陷阱,伤病未愈外加心浮气躁的双重影响,让他看起来像是一个看多了超级英雄电影,就想着上天入地的中二少年。但在决胜时刻,内马尔仍然还是最值得依赖的男人——他距离冲破牢笼,真的只有咫尺之遥了。

对巴西队来说,在瑞士身上拿到平局其实并不算太差。现在蒂特需要做的,除了敲打敲打偶有走神的防线,就是等待一个坚定而冷静的内马尔满血归来了。

(阿呸)

阿呸歪传:纵有黑白,终归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