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国米vs多特:同样的体系,不同的发挥!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欧冠联赛第三轮继续展开角逐,国际米兰在主场迎来多特蒙德的挑战。面对同样采取三中卫体系迎战的黄黑军团,国米彰显更为成熟的整体发挥和比赛掌控,在彻底遏制对手无锋阵攻势的基础上,凭借劳塔罗-马丁内斯和坎德雷瓦的进球在欧冠死亡小组拿下关键胜利。

战报>>欧冠-劳塔罗建功+失点坎德雷瓦进球 国米2-0多特赛季欧冠首胜

布阵:三中卫体系的直接碰撞

本轮欧冠之前,国米还没有取得一场胜利并在小组垫底,要想从巴萨和多特手中抢到一个出线名额就要在本场比赛全力取胜。同时,客场作战的多特近期状态堪忧,在联赛连续遭遇2-2平局后才于上周末收获胜利,但是球队队长罗伊斯因身体问题没有随队来到米兰,主力中锋帕科也因跟腱伤势无缘比赛。

首先看主场作战的国际米兰,孔蒂的球队毫无疑问以三中卫体系出战。汉达诺维奇担任首发门将,戈丁、德弗里和什克里尼亚尔搭档三中卫,阿萨莫阿和坎德雷瓦在两侧担任边翼卫,布罗佐维奇在中场区域居中,巴雷拉和加利亚尔迪尼在其身前两侧,劳塔罗-马丁内斯与卢卡库组成了球队锋线。

再看客场作战的多特蒙德,球队相应的同样采取三中卫体系出战。门将是及时复出的布尔基,戴上队长袖标的胡梅尔斯与阿坎吉、魏格尔组成防线,阿什拉夫和舒尔茨担任边翼卫,德莱尼与维特塞尔组成双后腰,布兰特在锋线居中,他的两侧分别是小阿扎尔和桑乔。

多特主动变阵试图正面相对,国米对相同体系掌控更深

国际米兰此役在主场采取三中卫体系不出意料,只是多特蒙德选择变阵并同样以三中卫体系迎战则明显与媒体赛前预测不符。从战术角度来看,多特主帅法夫尔在本场比赛选择与国米相似的战术体系有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出发点,而三中卫体系正是此前英超球队应对孔蒂球队的普遍选择。

与此同时,多特本场比赛还安排两名防守型后腰德莱尼和维特塞尔携手首发。在两名边翼卫积极退回到防线的基础上,这样的人员选择让球队俨然设置多达7人的专职防守力量——根据此前的小组排名形势,多特本场比赛优先立足防守的思路非常清晰,毕竟一场平局也是球队所能接受的。

于是我们看到,多特开局后主动让出球权和中场并明显采取稳守反击战术,球队在落入阵地战后的实际站位以541为主,只有布兰特一人突在前面,桑乔和小阿扎尔也积极回撤到边翼卫身前协防。只是对于习惯了四后卫体系(多特阵型以4231为根基)的多特而言,这种临场变阵并不意味着球队防守就能得到质的提升,球员不适所带来的诸多隐藏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与多特不同,本赛季的国米在孔蒂的调教下渐入佳境,场上球员显然对三中卫体系更为熟悉,对职责分工和传递配合也有更深刻理解。不仅如此,国米的整体站位其实与多特的双后腰也有明显不同。在三中卫身前,布罗佐维奇可以视为单后腰,他的场上作用既是防线的一道屏障,同样也是球队进攻的重要枢纽。同时,巴雷拉和加利亚尔迪尼在其身前两侧活动,有效串联球队的前后场,而两名前锋劳塔罗-马丁内斯与卢卡库犹如两把利剑直接插入多特防线。

如前文所讲,多特的三中卫体系搭配了更多的防守力量。在整体回撤防守后,球队在中前场几乎让国米的持球球员不设防。于是,除了布罗佐维奇全场比赛贡献了65次传递和89%的传球成功率,国米三中卫的传球成功率全部超过93%,戈丁的传球成功率甚至达到了97%,由此可见国米本场比赛踢得多么稳健和轻松。

国米主攻防线身后取得成效,多特试图反攻却难寻力量

以布罗佐维奇为中心,国米场上球员的分工和跑位非常合理,进而在开局阶段彻底掌控球权的基础上,通过耐心控制不断找寻进攻机会。特别是面对多特这种相同阵型,国米显然更善于找寻边中卫和边翼卫之间的空间,同时主攻多特防线的身后空当,而同时两名前锋的交叉换位和牵扯传递也颇为积极,这让多特死板且不适的防线如临大敌。

通过本场比赛的球员实际站位图可以看出,国米球员在三中卫体系下踢得非常顺畅和清晰,而多特在突然变阵后则明显站位混乱,不仅在于攻击线的球员职责不清近乎挤作一团,后防线同样未能展现应有默契。特别是边翼卫在两名边锋位置回撤后,反而进一步压缩了活动区域,与边中卫之间的互补性也未能有效体现。

于是,国米在耐心的进攻推进中突然给予了多特当头一棒。来到比赛第22分钟,德弗里持球来到多特半场后居然始终没有遭遇防守,随即发现空当后送出一记身后传球,劳塔罗-马丁内斯心领神会的插入禁区胸部停球后铲射得手,国米就此取得领先。

回顾这粒进球,正是多特左边翼卫舒尔茨拖在最后面,因此劳塔罗-马丁内斯在队友传球时并不越位。显然,多特的这种防线站位犯了致命错误,特别是边翼卫在阵地防守落位时怎能拖在防线的最后位置?再看看多特防线在对方传跑配合时的整体木楞,可见球队并没有针对国米的进攻战术做出应对——对于本场比赛选择变阵的多特而言,这粒失球可谓把球队问题全部展现出来。

在收获进球后,国米自然开始有意识回收并稳住防守,反观此时更应在进攻端做出回应的多特却没有未见任何改变。看看下半场伊始这个镜头,当国米三中卫在后场不断彼此传递以消耗时间,多特攻击线的多名球员却在远处持观望姿态。看上去,好像多特才是此时比分领先的一方,而这自然与球队本场比赛屯兵后场的人员选择有关,进而导致球队在反攻时根本没有充足力量。

无锋多特难以创造威胁,国米反击锁定比赛胜局

如前文所述,罗伊斯和帕科的缺阵对多特影响不小,而主教练法夫尔在本场比赛采取三中卫体系的同时还排出了一套无锋阵,并安排边锋出身的布兰特顶在最前面。在由守转攻时,布兰特的踢球风格自然是频频回撤拿球,进而为两翼前插的队友送出疏导传球,只是当多特两侧边锋完成持球推进后却发现在对方门前区域根本没人接应和抢点,这便导致球队进攻只开花不结果。

纵观全场,多特的边路进攻比例达到85%。可是在没有中锋的人员布局中,纵然边路持续撕破对方防线又有何用?在不断的进攻尝试中,多特最终的进攻选择唯有不停在禁区外围传递,就是没有球员能在对方门前站出来完成接应和射门,这对落后局面的多特而言无疑是个致命问题,而国米在全线退守后的密集防线则没有遭到太多冲击,进而轻易把多特攻势阻拦在禁区之外。其中,中场球员巴雷拉一人便完成了6次抢断,而多特全队不过才12次。

于是多特在全场控球率达到58%的情况下,完成了多达635次传球,但是换来的射门数却只有5次,甚至其中3次是在禁区外完成的,可见这种无锋阵让球队进攻近乎作茧自缚。对此,法夫尔在下半场先用达胡德换下德莱尼以增加中场组织,后用拉尔森换下阿坎吉后把阵型调回到熟悉的4231,只是球队锋线位置始终无人,这些进攻尝试看上去根本无法取得质的改变。

与此同时,退居防守的国米则在进攻端不断丰富思路。特别是看到卢卡库在与胡梅尔斯的对抗中难言优势,孔蒂大胆的选择年轻球员埃斯波西托替换卢卡库登场,以此增加反击的速度和威胁。果不其然,这位17岁前锋登场后彰显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不讲道理的突破让多特本就缺乏速度的防线倍感吃力,甚至在比赛第81分钟为球队创造了一粒点球。

在布尔基成功挡住劳塔罗-马丁内斯主罚的点球后,背水一战的多特全线压上,甚至频频采取最简单的冲吊式打法以在进攻端做出尝试。只是这些努力根本无法撼动国米的强韧防线。与此同时,主队的反击则不断打出威胁,进而在比赛第89分钟由坎德雷瓦在前场接队友直塞后突入禁区面对门将射门得手,比赛就此失去了悬念。

结语:国米拿下关键战役,无锋多特付出代价

自孔蒂接手球队后,国际米兰的持续进步有目共睹,而这场2-0的关键胜利这为他们的欧冠赛程赢得了主动,有望在死亡小组成功完成突围。反观多特,球队再度为今夏未能签下一名中锋而付出代价,这般致命缺陷让他们的赛季之旅充满危机。

(那季阳光)

比赛复盘:战术精华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