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业余足球联赛的发展,会鼓励更多孩子选择足球事业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眼下国家队的成绩始终无法达到球迷的预期,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本身的足球人口一直无法达到标准。整个足球系统的造血功能始终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甚至在90到99这个年龄段上,中国足球青训人口出现一个较大的“断层”。那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中国足球面临这样的困境呢?未来的中国足球,又将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解决和打破眼下的尴尬呢?

1. 中国足球人口的低谷在2000年龄段之前,恒大起到一定破冰作用

根据2014年期间权威统计资料的数据,当时中国足坛93年龄段之后的青少年球员人数仅仅只有7000人上下。这样的一个人才储备量,仅仅是我们近邻日本同期青少年足球人口的1.4%、西班牙的1%。相比于从1979年起发展校园足球和俱乐部青训体系的日本(相比中国,同期青少年球员数量达到了50万之巨),中国足球基础实施建设,以及足球人口的自我造血能力已经远远落后。

高桥阳一自1981年起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他的作品《足球小将》,该动漫的TV版自1983年到1986年期间播放,从而带动了一整代日本青少年对于足球的热情。在此之后差不多10年左右,日本足球开始崛起,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似乎并非偶然。

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足球的自我造血系统已经进入到一个高度良性发展的阶段,在日本全国境内,他们实施和推行统一的足球训练教学大纲。这个大纲甚至规定了从小学阶段的6-9岁年龄组的训练计划,这里面还包括了对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的针对性内容。

当我们见证了93年龄段国奥从建队之后屡战屡败,其实应该明白这之中的必然性。作为一支在亚洲三届大赛上连续三战三败,三度小组垫底出局的失败者,93年龄段的悲剧或许早在建队之初就已经埋下。作为奥运精英组,93年龄段的足球人口仅有630人,比之97年龄段的1258人都要少上一半。这似乎并不能抱怨太多,因为中国足坛在2009年的时候遭遇过严重的“洗牌”,当时反赌扫黑的高潮,使得大量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选择踢球。这样的余波甚至干扰了1997年龄段,整整2个关键的奥运年龄段就因为昔日的风波而遭遇打击。

在这里,中国足球还是真的需要感谢一下广州恒大的贡献。他们在2013年和2015年两度赢得亚冠冠军,使得中国足球的吸引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从2001年龄段开始,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口激增,除了中国足协的努力外,恒大的广告效应,以及未来的“钱途”也是说服家长们将孩子送到绿茵场的重要原因。

2. 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对于选择足球的家庭来说,需要更多地未来出路选择

在数年之前,英国媒体曾经统计出一组震惊世界的数据:在小球员进入到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青训营之后,他们最终能够晋升到一线队职业联赛舞台的比例仅有1%。甚至说,进入到职业联赛,也并非是永恒地保障,超过150名昔日的英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在这份统计出炉时却在监狱中服刑。更为糟糕的是,当一名球员退役后,有40%的人在5年之后破产。

较为著名的球员失业后的转型故事,就是曾经跟随德国国家队赢得过世界杯季军的门将维泽。他在自己32岁的时候离开足坛,转投美式职业摔角,参加WWE的比赛。

对于眼下的中国足球来说,由于朝令夕改的新政和各种奇思妙想地变革,使得未来的一切变得模糊不定。最近一年来,中国足协力推的U23新政,很大程度上伤害了93年龄段之前的球员利益。似乎这对于更年轻的小球员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谁也无法保证,在10年之后一切将会变得如何。眼下正在面临是否要为孩子选择职业足球的2005-2010年龄段家长们,恐怕心中出现的最多的还是对于未来的深深担心。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球员未来的出路选择。以及一旦晋升职业化失败的情况下,小球员可以拥有的再就业机会。

3. 成熟稳定的业余足球联赛,将会成为坚实地后盾

中国足协就有自己主办的业余联赛,这是由中国足球协会和体育报业总社共同合力主办的全国业余足球联赛,也被称之为中丙联赛。由于这其中涉及到了晋升职业化的可能,所以也获得了一定的认知度和支持热度。不过仅仅依托政府部门发展业余足球,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从2015年建立至今,进入第三个年头的中国城市足球联赛(前身是企业杯),可以说是商业化背景下,较为成功的一个业余联赛组织。他们计划在下赛季的2018年,完成六级赛制布局。

今年4月23日在延边珲春市进行的中国城市足球联赛的一场小组中,对战双方是主队延边北国长白虎队和来访的沈阳体院卓为。将近3万名观众来到现场为主队加油助威,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足球的市场潜力。要知道,当时同期举行的中超联赛第6轮比赛的统计数据中,该轮8场比赛的平均上座数也不过才24629人。

该项赛事通过CCTV5+的转播,获得了很不错的关注度和市场效应。在得到高额赞助的情况下,该项赛事各队的水准也是较为出色。从比赛截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战双方是黄色球衣的青岛中青英联对战蓝色球衣的淄博恒利石化。这种当下欧洲联赛较为流行的4141防守阵型,被穿着黄色球衣的青岛队运用自如。通过一名单后腰在中场线和后卫线之间游弋,保持住本方两条防线之间的空隙和距离。

可以看到的是,青岛队方面根据淄博控球点的移动,将自己的队形有序展开。并且在边路区域,始终保证一个较为完整地防守三角站位,不给对手获得轻易威胁后防线的机会。

这次来到进攻端,青岛队也是踢得有模有样。后腰位置长距离地转移球,找到了边路的攻击手。后者在面对边后卫的情况下,选择单兵强突,随后又及时地用一个倒三角回做,找到了插上抢点的队友。可惜最后一环没能踢正,错过良机。

不过从这些片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些球员的整体战术素养和脚下技术还是较为扎实。他们中的很多球员就是被职业化舞台所淘汰的存在,以及一部分未能进入职业化舞台的“民间好手”。这样的一个赛事,给予了这些人通过踢球谋生的机会。今后更多地足球相关产业,也会使得退役的球员获得更多进入教练岗位的出路。最终,让以足球为职业的球员今后的生存几率大大增强,球员的未来保障有了显著的提升。

篇尾语:

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而言,肯定需要更多地父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上绿茵场。这一切,绝对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做到的,毕竟没有人比自己的父母更关心孩子。只有在明确了未来的保障和成功的几率之后,他们才会选择“冒险”。

毕竟竞技体育有着很大的风险性,不是每一个愿意努力的孩子都能取得成功。只有在那些进入职业化过程中,被淘汰的球员也能在未来寻得出路,中国足球的基础设施建设,才是真正做到了位。

(木木旦)

中国足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