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不仅仅是提速 解析巴克利规则

提起查尔斯-巴克利,相信很多球迷都只看到过他和“大鲨鱼”奥尼尔在电视转播里的斗嘴,球龄更长的一些球迷会记得他和姚明之间关于亲吻驴屁股的“恩怨”,而真正看过巴克利打球的球迷如今仍然坚持看球或有时间看球的,恐怕已经凤毛麟角。

今天的科普,我们来一起了解一项因巴克利而出台的比赛规则——巴克利规则。

1. 巴克利简介

查尔斯-巴克利(Charles Wade Barkley),1963年2月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身高1.98米(据说这项数据有水分,真实身高顶多1.93米),体重114公斤,素有“空中飞猪”之称,身体素质劲爆,1984年选秀大会首轮第5顺位被费城76人队选中,在其16年的NBA生涯里(1984-2000)效力过三支球队,分别是费城76人(1984-1992)、菲尼克斯太阳(1992-1996)和休斯顿火箭(1996-2000),在场上司职大前锋。

巴克利拥有一个传奇的职业生涯:常规赛累积出战1073场,场均可以贡献22.1分,11.7个篮板和3.9次助攻;出场时间为39331分钟,排名NBA历史第38位;职业生涯常规赛总得分23757分,排名NBA历史第26位;职业生涯单场最高得分47分,发生在1988年2月10日费城76人客场挑战亚特兰大老鹰的比赛中;职业生涯单场最高篮板33个,发生于1996年11月3日休斯顿火箭队客场挑战菲尼克斯太阳队的比赛中;职业生涯共计11次入选全明星阵容,11次入选联盟最佳阵容,4次当选月最佳球员,1次NBA篮板王(86-87赛季),1次全明星MVP(90-91赛季),1次常规赛MVP(92-93赛季);2006年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

简单来说,两个字足以概括巴克利——厉害!

巴克利的进攻武器库里储藏着众多的技能,然而最令人忌惮的,是他依靠健硕的臀部背身生吃对手的杀手锏,再加上他出色的身体素质、顶级的终结能力和优秀的策应能力,堪称90年代的低位进攻万花筒。

2. 巴克利规则释义

巴克利规则(The Barkley rule),又名背身单打五秒规则,其主要内容是:当一名球员在前场进攻时,在处于罚球线延长线下方的位置时,不得背对或者侧对篮筐运球超过5秒。

这一规则的制定和出台时间为99-00赛季开始前,它正式的名称叫做背筐5秒违例(Five-second back to the basket violation)规则。

从此,NBA赛场上消失了一个“奇观”——在24秒的进攻时间里,巴克利先生用他健硕的臀部开道,一步步的将防守人挤压至篮下,然后轻松的转身扣篮或放篮得分。

当然了,这个所谓的“奇观”只是一个玩笑,因为在出台规则的赛季里,巴克利已经进入了职业生涯的末年,在99-00赛季常规赛进行了20场之后,巴克利便因为四头肌跟腱拉伤而长期作壁上观,最终在赛季结束后黯然退役。

真正推动巴克利规则出台的关键人物是曾经的勇士主帅马克-杰克逊,和安德烈-米勒、贾森-基德一样,马克-杰克逊拥有后卫球员里出众的背身单打能力,而他偏偏又非常喜爱运用自己的这项技能,导致有他参加的比赛里会出现很多他背身持球15秒以上的枯燥乏味时刻,为了提升比赛观赏性,NBA经过研究决定最终推出这项规则。

之所以取名为“巴克利规则”,恐怕是应了那句老话——人怕出名猪怕壮,谁让精通此道的巴克利腕儿大呢。

3. 巴克利规则对NBA的影响

巴克利规则的推出,对NBA联盟影响深远。

第一,背身技术的没落和面筐技术的崛起。从各队的技战术层面上讲,巴克利规则的出台让拥有出色中锋的球队威力骤减,在20世纪90年代,NBA曾有过一段四大中锋(奥拉朱旺、奥尼尔、大卫-罗宾逊和帕特里克-尤因)统治的辉煌时期,那个年代里,“得中锋者得天下”还是一条真理。但巴克利规则的出台,无异于阻断了中锋球员策应能力的发展,根据规则,当一名优秀中锋背身拿球时,他必须要在5秒内完成处理球的全部动作,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防守一方完全可以选择不包夹持球中锋,所以具备策应能力的中锋便失去了一项可能决定比赛走势的重要技能。

从这项规则出台以后,中锋球员的培养模式更加单一化——在以詹姆斯杜兰特为首的锋线盛世和以欧文威少库里为代表的控卫盛世的推动下,中锋被边缘化了,功能也更加单一——安静的做好一个终结点和吃饼侠就可以了。

而那些本身具备一定的背身持球能力,又受限于规则的内线球员们,则另辟蹊径的开发出了低位面筐技术,从那以后,我们就可以经常看到蒂姆-邓肯的打板投篮、诺维茨基的金鸡独立、加内特的半转身后仰超手投篮、阿尔德里奇的直臂跳投等技术动作,而以小斯为代表的面筐内线球员也开始在联盟中呼风唤雨。

第二,间接加快了比赛节奏。内线球员在球场上的移动动作缓慢,身形巨大,但却要在球场两端付出更多的体力去抢位、卡位和沉入内线,自然的,如果篮球在他们手里时间过长,将会让比赛的节奏变慢。当联盟用巴克利规则限制了他们的背身威力后,中锋们的处理球回合数和次数便会相应的减少,那么篮球就会更多的掌握在锋线球员和后卫球员手里。

第三,外线进攻成为主流。从巴克利规则起,NBA就进入了一个提速的状态,回想一下2000年以后NBA的几支极具观赏性的球队(2005-2008年的太阳、2010-2014年的热火、2015-2019年的勇士),无不是依靠特点鲜明的外线球星引领球队前进。

得益于1999年处于一个网络还未完全普及的年代,巴克利规则的出台不会得到网友球迷们的口诛笔伐,脑洞一下,如果联盟未来有一天出台了一项与“巴克利规则”相对应的“库里规则”(即当库里在三分线外持球时,面筐运球不能超过五秒),那么NBA将迎来怎样的天翻地覆。

最后再补充一点,小编在写这篇文章时曾经查阅过一些关于NBA进入中国的历史资料,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段话:“1986年,NBA娱乐公司从大洋彼岸邮寄了一卷录像带,这是1985年NBA总决赛湖人对凯尔特人第六场比赛的录像。当时,这卷录像带播放后,立刻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轰动。”

NBA,娱乐公司,是的你没看错,NBA和FIBA甚至和CBA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本质上是高价雇佣了全世界范围内最会打篮球的450名员工,为公司不断创造可观收益的一种行为方式。所以在NBA,竞技、情怀、兄弟和故事都是锦上添花的元素,最重要的是赚钱。

巴克利规则就像是一家公司出台的一项改革措施,它的终极目的是为NBA增添观赏性,迎合观众,从而赚到更多的钱。

(后仰跳投&铁林)

五花八门 篮球知识科普